实名
集体犯错才是储存商的温床2018年收购季节在几乎没有争议的状态下步入尾声,一边倒的形势将蒜农剥宰的遍体鳞伤。最近行情出现上涨端倪,有人大惊小怪唏嘘不已,其实只不过少见多怪,以下几点供参考。1.天量面积并非等同于天量大蒜。18年大蒜收获面积确实非同小可,但是,随着对18新蒜预期收益的降低,包地户放松对大蒜田间管理,导致产量很低。很多外围周边种植地区种植经验不足,蒜头很小,产量也很低。这些大蒜绝大多数成为脱水料。2.由于天气原因,大量河南蒜成为脱水料,蒜米料。这里不再叙述。3.脱水超过预期。人性是贪婪的,有利润的地方就有人趋之若鹜。大量的脱水生产线消耗了接近300百万吨原料,超出预期。4.低价位震荡给高消耗提供了有利条件。毋庸置疑的高消耗摆在面前。5.低价位低风险是储存商的强心剂。便宜才是硬道理,价格洼地吸引了众多的资金参与进来。6.最能也唯一概括今年行情的一句话,利空出尽是利好。在大量大蒜恐慌性入库后,而没有大量出库之前,大蒜出现一个断层导致有一个涨幅是非常正常的事。这是往年经常出现的现象。如果有人还是源源不断的买进,还是说明这就是个价格洼地。这是行情的正常健康发展,而不是如某些人说的大户拉涨云云。时至今日,涨幅也就是两三毛钱。两三毛钱的涨幅能再度引起老百姓种植的热情吗?呵呵,你也太低估老百姓的智商了。
浏览次数:363次